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学校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推进国际知名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的关键之年。今年学校工作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农兴农重要使命,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优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努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一)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建立健全学校防控体系和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包保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国家和吉林省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协同省、市、区做好联控联防,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公共卫生、疫情监测、物资储备、校园管理、隔离区设置管理、安全稳定、人文关怀等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舆论引导与科普宣传,及时总结好、宣传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
(二)确保疫情防控与学校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坚持打好“组合拳”,妥善安排新学期开学返校、考试、毕业、就业和研究生招生等工作;坚持“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依托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资源等,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手段,调整科研组织形式,加强线上服务,保障学校科研工作有序开展;采取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等方式,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切实保障学校网络运行,满足线上教学和办公使用需求。
二、科学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三)强化“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收官执行
对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重点建设与突破项目等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尚未完成的,加紧推进落实;已经完成的,认真总结成果、经验,为做好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四)科学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在吉林省应用研究型特色高水平大学(A类)建设基础上,加强战略谋划,广泛开展调研,汇聚各方智慧,认真研究国际国内形势、高等教育前沿、区域发展、行业动态等重大问题,充分研讨“十四五”期间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举措,科学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同时,完成各类专项规划以及二级单位规划的编制工作,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
三、大力推动学科建设提档升级
(五)组织好学科点评估申报工作
组织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各项工作,强化目标管理和质量评价,推动参评学科提档进位;做好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全力支持园艺学、农业工程一级博士点,兽医专业博士点,社会学一级硕士点等的申报工作;适时启动新一轮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
(六)优化调整学科布局
进一步明晰建立“高峰、高原、支撑”三级学科发展体系,制定分类支持计划和政策措施,大力优化学科布局。做好学科点动态调整和二级学科备案工作。
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七)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制定实施十项育人子方案。加强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加大课程思政改革力度,积极培育名师、名课和重大教学科研成果。深入推进学习筑梦活动,抓好青马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工作和学生工作大部制改革;积极开展“人生领航”主题教育活动,创新育人模式和载体;加强军事理论课建设,做好大学生军训和征兵工作;加强学生管理和资助工作,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师生员工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八)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大力推进新农科建设,加快推动与省农科院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专业优化改造融合、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改革等落地落实,组织召开全国新农科协同育人建设工作会。大力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制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实施农科、工科专业认证;实施一流课程提升计划,实现智慧教学模式全覆盖,打造五大“金课”;抓好专业和课程“双万计划”建设。做好教学成果奖培育,确立国家级教学成果培育方向。推进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冲击省级和国家级立项。实施教学运行改革,探索学业双通过制度和双学士学位培养,实行完全教考分离,推行完全学分制选课。建立大类招生大数据平台,保障专业分流有序平稳。严肃考风考纪,建立多元化学业预警与保障体系。严把毕业出口关,改革推免生名额分配办法,严抓毕业论文质量。
(九)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
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研究生培养分类指导,做好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大力推进导师队伍建设,加大奖优促劣力度,适时修订、完善导师管理办法和招生资格认定办法,加强导师培训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激励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
(十)不断强化来华留学教育趋同管理
深入实施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整改方案,落实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相关要求,发挥培养学院主体作用,补充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开展全英/双语授课教师资格认定及全英授课课程评定工作,完成在校国际学生课程信息录入和审核工作。做好中国和吉林省政府奖学金项目和援外培训项目,进一步拓展自费国际学生招生渠道,力争在校学历国际学生规模稳定在200人左右。
(十一)不断拓展继续教育招生培训渠道
积极拓展学历教育招生渠道,稳定办学规模;加强校外教学点建设,整合省内外函授合作办学单位,争取总体数量保持稳定。在原有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全年力争开展30余个培训项目,完成4000余人培训任务。做好远程教学教务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上线运行工作。
(十二)不断提升生源和就业创业质量
积极应对新高考模式改革和疫情对招生工作的影响,完善本科“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积极申请增加招生计划,加强生源基地建设维护;完善“学校—学院—学科”研究生生源提升机制,改革招生计划分配办法,完善实施优秀生源培育计划和奖励计划,力争应届生报考人数增长20%左右。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就业工作的影响,加强网上就业服务;做好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扩大就业资源,力争增加就业创业基地20家;推进创新创业园区规范管理和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质量。加强“双创”教育,办好全省“互联网+”双创大赛。
五、着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十三)落实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深入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开展以师风教风爱校爱生为重点的“德润桃李”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教职工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学校表彰奖励体系改革,开展立德树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奖励,三八红旗手(标兵)、三八红旗集体评选等活动,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
(十四)抓好人才引育工作
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科专业为载体的人才工作联动机制;着力破解师资队伍的结构性矛盾,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精准引进和重点培养,力争高端人才实现新增长;办好首届青年学者论坛。不断优化博士后人员结构,加大师资博士后培养力度。
(十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开展新农科背景下农科院教师专项培训、金课孵化专项指导、精品通识课程建设、联合办学项目助教等专项培训,有针对性的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进一步强化分类评价管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推进教学质量评价平台建设。
六、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十六)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
重点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谋划与申报工作,加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及省市级科技发展计划的谋划及申报工作,力争实现新增长,努力完成“十三五”科研立项指标。
(十七)进一步加大平台、团队建设和支持力度
重点做好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重点加大对A类科研平台建设的人、财、物等支持力度,加强B类和C类科研平台的运行管理,协调解决科研平台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着力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谋划部委级人才及团队项目。
(十八)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产出数量和质量
重点做好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申报、组织和协调工作,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部委、行业奖励及社会力量设奖和省级各类奖励的组织申报工作,力争获得各级科研奖励20项以上,到位科研经费,专利、论文数量和质量实现新提升。深入探索符合国情校情的科研评价体系,进一步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十九)进一步提升期刊办刊质量
强化办刊政治意识、法治意识,推进期刊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持续实施期刊学术提升计划,切实提高《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经济动物学报》《菌物研究》办刊质量。积极稳妥做好《吉林农业》办刊资质变更及复刊工作。
七、努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二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充分发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和吉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作用,进一步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为吉林全面振兴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加强教育部高等学校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的建设,力争成果转让及横向项目到位经费实现新增长。
(二十一)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持续加强好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接村“三委”班子共同研究制定后扶贫时期产业项目发展规划;积极争取政府和企业项目资金,发展壮大玉木耳种植和吉林白鹅养殖“双白”产业项目,助推手工编织项目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强化致富技能培训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认真做好科技援疆工作。
(二十二)持续深化校企、校地、校校、校院合作
加大与地方、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力度,推动相关协议落地有成效,发挥好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作用。
(二十三)不断加强校友和基金会工作
召开校友工作会议,完善校院联动机制;加强海内外校友分会建设,做好河南、河北、内蒙古、重庆、山东等省份校友走访工作,开好各省区校友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组织做好各类校友活动,积极发挥校友在人才培养等工作中的作用。持续加强基金会建设,积极争取社会捐赠。
八、深入实施开放办学战略
(二十四)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不断巩固与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基础深厚合作伙伴友好关系,大力推进与日本京都大学开展国际合作,打造品牌合作项目;依托“‘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继续加强与非洲国家开展务实合作,推动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政府、赞比亚政府、比尔盖茨基金会三方农业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做好与美国西肯塔基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关工作,继续推进与白俄罗斯国立信息无线电大学合作办学项目申报。积极申报外专局引智项目,抓好“111”计划项目实施。加大师生出国(境)访学、进修、交流工作力度。强化外事安全保障及教育工作,做好在意大利等海外留学学生的疫情防控工作。
九、持续优化内部治理体系
(二十五)不断完善决策和管理体系
修订《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完善“七位一体”决策体系,提高领导班子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对全校现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切实做好废改立工作。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做好内控工作。
(二十六)不断深化综合改革
深入推进落实《综合改革方案》,进一步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试点基层学术单位教授委员会制度,增强学院办学活力。进一步深化财务管理改革,加强学校资金统筹,强化预算执行。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适时出台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办法》,推进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和大型仪器设备等公共资源开放共享,加强公用房有偿使用管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制定院级单位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单位绩效考核。
十、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二十七)系统推进校园文化整体规划与内涵建设
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和谋划。深入挖掘校园文化资源,打造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加强校园公共场所文化景观和楼宇文化建设管理;抓好校史校情教育,进一步凝练吉农精神和办学理念;推进媒体平台深度融合发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宣传营造氛围,讲好吉农故事;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二十八)广泛开展文化育人活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大力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创新开展各级各类师生员工科学、艺术、文化、体育等校园文体活动,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内涵。
十一、稳步优化办学条件
(二十九)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抓好新建学生公寓、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扩建等12项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配合政府,持续推进农大棚改项目。不断加强教研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新城大街以西植物生产基地清理工作,做好土地使用功能恢复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做好前郭养殖与农业生态基地8000米边界围栏的维护和维修工作;进一步加强蓝湖环境治理,打造“天蓝水清”环保示范基地。
(三十)努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不断提高师生员工水、电、暖、食、行等方面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节能平台建设。推进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加强学习共享资源和空间建设。做好“口述”档案采集和干部人事档案“回头看”全覆盖审核工作。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加强校园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和卫生安全工作。做好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升级改造和新建工作,持续改善教学环境。完善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升级网络与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水平。推进财务、科研、人事、学生等管理系统和OA办公系统建设。
十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三十一)不断强化政治建设和思想理论武装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与贯彻落实,教育引导师生员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切实抓好专项整改,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并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三十二)不断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凡提四必”“双签字”制度,统筹做好部分岗位选任、调整工作。加强干部管理考核监督,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好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出国审批。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评价制度。加大对年轻干部的个性化培养,构建年轻干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的全链条机制。
(三十三)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实施基层党建与事业发展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规范学院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严格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深入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积极开展标杆学院、样板支部创建活动。开展第三期“红色引擎教师”培训项目,做好“红色引擎工程”总结凝练和深化提升。抓好“结对共建”和“最佳党日”等品牌党建活动。深入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全覆盖。分类开展党务干部专项业务培训。从严做好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党员之家”活动阵地建设,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上水平。
(三十四)不断筑牢安全稳定底线
以建设“平安校园”为载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稳定工作各项措施,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治理、整顿校园及周边秩序,优化校园环境,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强化校院两级安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学校消防、治安、交通、门禁、监控、报警等系统联动联防。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进一步做好保密工作,开展保密工作自查自评和专项清理工作。
(三十五)不断汇聚事业发展各方力量
深化实施“同心圆”工程,提升参政党、统战团体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水平,积极建言献策;做好民族宗教、侨台海归工作,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广泛凝聚人心。深化教代会、工会改革,努力提升工会、妇委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团员教育引导,完善学生社团管理体制机制。做好离退休工作,充分发挥关工委以及离退休同志在推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十三、坚定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十六)推动“两个维护”具体化、常态化
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战略举措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强化同级监督、班子成员监督的要求,完善党内监督体系,重点突出对二级单位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实现廉政约谈全覆盖,协助党委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使“两个维护”成为自觉、见诸行动。
(三十七)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省纪委监委关于省属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精神,制定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体系,提高监督实效,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将省纪委省监委改革要求落地落实落细。
(三十八)完善巡察工作机制
完善巡察工作机制,以开展校内巡察为重要抓手,强化党内监督,促进二级单位党委、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抓好巡察整改落实,加强成果运用,以巡察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全年组织实施2~3轮校内巡察。
(三十九)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聚焦职责定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围绕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督,突出对扶贫领域、侵害师生利益、学校综合改革等重点事项的监督,提高监督实效,主动防范廉洁风险。
(四十)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紧盯“不作为、怕作为、慢作为、虚作为”和“庸懒散”现象,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规依纪做好信访举报和纪律审查工作,综合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多措并举培育师生崇廉尚洁价值观。
(四十一)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纪委委员、纪检部门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队伍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考核制度,有针对性开展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打造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